(资料图)
<五律·兰>乐天春梦里,独守一枝兰。岂以离骚傲,非因野涧惭。淡香压百艳,墨玉倚孤栏。寄语众君子,佩之能自安。 乐天诗《题令狐家木兰花》把兰花比作高洁的女郎,纵使在做春梦之时,也会把兰花误作自己的女郎:腻如玉指涂朱粉,光似金刀剪紫霞。从此时时春梦里,应添一树女郎花。
白居易这首诗虽是应和之作,却也把兰花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,特别是把兰花的香比作少女,有此一句,此诗能算得咏兰的上品之作,也算对得起兰花的高洁了。
“芝兰生深林,非为无人而不香”。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,兰是君子的代名词,屈原更是把自己比作清香的兰草。
莫讶春光不属侬,一香已足压千红。总令摘向韩娘袖,不作人间脑麝风。这首咏兰诗的作者是明朝的徐渭,即徐文长。作为默然生长于山间野涧的兰花,用自身的香行不言之教,这本身就是君子的品德。
据史料可查,我国培植兰草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,从春秋时代便开始了,到了春秋末期,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的诸暨山种植兰花,在当时一些士大夫家的庭院和书房里,开始布置兰花,由此可知,兰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,更是身份的象征。故屈原在他的离骚中,不厌其烦的以这些香草美人自喻。
空谷有佳人,倏然抱幽独。
东风时拂之,香芬远弥馥。
兰不仅是君子,亦是佳人,孙克弘把兰花比作佳人,而且还是幽谷中的佳人,不嗔不怨,怡然静守,对待拂面的清风,唯赠以弥馥的香芬。
明末清初时期,秦淮河畔的八位奇女子大多善画兰花,且其画兰的技法高超,这秦淮八艳虽然身陷污泥,身受凌辱,然其内心的高洁与孤傲又岂是藉柔覆温的蠢笨男子所能比之?八艳之一的马湘兰,其临死之时,在其身边摆满了各种兰花,生不能守兰花之身,死也要与兰花为伴,呜呼,多少世间达贵之人,养兰而不知惜兰,徒叶公好龙而已,鄙哉。
山中兰叶径,城外李桃园。岂知人事静,不觉鸟啼喧。
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,能够写出如此祥静的小诗,在喧嚣中感受内心的宁静,是多不容易,要知道王勃五岁能诗,九岁属文,十七岁泼墨挥毫写出千古名篇《滕王阁序》,这首诗老夫有理由怀疑其在失意之时所作,把兰叶的静守写得如此恬淡,或许这也反应出王勃内心的转变吧。这正如朱自清所说的那样:热闹是他们的,我只有独守这无边的荷塘的乐趣......
PS: 今天特忙,不写了。呵呵。